天门年产20万吨肥料添加剂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专业的可行性报告编写公司--湖北闻达独家最新编制的报告,集合湖北一流的专家团队,按时保质完成编写任务,远低于同行编写价格的同时,也保证了所编报告一次性通过的质量,上千企业合作经验,值得您的信赖!报告相关内容:【报告价格】面议【交付方式】特快专递+电子邮件据更新等服务。天门年产20万吨肥料添加剂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目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1.1.2项目建设单位及简介1.1.3项目法人代表及介绍1.1.4项目简介1.2项目编制依据与原则1.2.1项目编制依据1.2.2项目编制原则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3.1项目建设内容1.3.2项目建设规模1.4项目设备选择及工艺流程1.4.1项目设备种类、数量1.4.2项目工艺流程1.4.3项目技术方案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1项目投资估算1.5.2资金筹措1.6项目建设进度1.7财务分析1.7.1项目财务分析1.7.2项目经济技术指标1.8项目结论及建议1.8.1项目结论1.8.2项目建议第二章背景和必要性分析2.1项目提出的背景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
仙桃年处理50万吨原矿选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集合湖北一流专家团队的湖北闻达独家编写完成,此仙桃可行性报告远低于同行编写价格的同时,保证了一次性就通过的编写质量,深得业主的赞赏,上千企业合作经验,值得您的来电咨询!报告相关内容:【报告名称】仙桃年处理50万吨原矿选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价格】面议【编制机构】湖北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表现形式】文字分析、数据比较、统计图表【订购电话】027-85600618(万经理)【交付方式】特快专递+电子邮件【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仙桃年处理50万吨原矿选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1.1.2项目建设单位及简介1.1.3项目法人代表及介绍1.1.4项目简介1.2项目编制依据与原则1.2.1项目编制依据1.2.2项目编制原则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3.1项目建设内容1.3.2项目建设规模1.4项目设备选择及工艺流程1.4.1项目设备种类、数量1.4.2项目工艺流程1.4.3项目技术方案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1项目投资估算1.5.2资金筹措1.6项目建设进度1...
潜江年产280吨复合天然抗氧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专业的可行性报告编写公司--湖北闻达独家最新编制的报告,集合湖北一流的专家团队,按时保质完成编写任务,远低于同行编写价格的同时,也保证了所编报告一次性通过的质量,上千企业合作经验,值得您的信赖! 报告相关内容:【报告名称】潜江年产280吨复合天然抗氧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价格】面议【编制机构】湖北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表现形式】文字分析、数据比较、统计图表【订购电话】027-85600618(万经理)【交付方式】特快专递+电子邮件【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 潜江年产280吨复合天然抗氧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承办单位与法人代表1.1.3 项目建设地点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1.2 研究工作内容1.2.1 研究工作的依据1.2.2 研究工作范围1.3 研究工作概况1.4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1.4.1 产品市场预测1.4.2 产品销售方向和方式1.4.3 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1.4.4 生产方法1.4.5 企业...
恩施水库旅游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专业的可行性报告编写公司--湖北闻达独家最新编制的报告,集合湖北一流的专家团队,按时保质完成编写任务,远低于同行编写价格的同时,也保证了所编报告一次性通过的质量,上千企业合作经验,值得您的信赖!据更新等服务。恩施水库旅游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总论 10-171.1 研究背景 10-121.1.1 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地位 101.1.2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10-111.1.3 休闲度假旅游的新型业态 111.1.4 休闲农业盛行的发展模式 11-121.2 项目的必要性 12-141.2.1 建设两型社会的不二选择 12-131.2.2 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 131.2.3 实现产业转型的当务之急 131.2.4 统筹城乡建设的有效途径 13-141.3 可行性研究依据 14-171.3.1 法律法规及政策 14-151.3.2 行业标准 151.3.3 其它资料依据 15-172 基本情况介绍 17-202.1 自然条件 17-182.1.1 地理位置 172.1.2 地形地貌 172.1.3 气象气候 172.1.4 河流水文 17-18...
湖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湖北闻达最新编制完成的可行性报告,集合了湖北超强的专家团队,高效率保证了该报告在业主规定时间内完成。远远低于同行的编制价格,一次性就通过的编写质量,深得业主赞扬。上千企业成功合作经验,值得您的来电咨询!报告相关内容:【报告名称】湖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价格】面议【编制机构】湖北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表现形式】文字分析、数据比较、统计图表【订购电话】027-85600618(万经理)【交付方式】特快专递+电子邮件【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湖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目录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建、承办单位1.2编制程序、依据、范围及内容1.3项目概况1.4结论与建议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承办单位概况2.2项目建设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需求预测3.1项目市场分析3.2项目市场优势分析3.3项目产品目标市场第四章 项目场址及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4.2项目建设条件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5.1功能定位5.2建设内容及规模第六章 ...
咸宁古城客栈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湖北闻达最新独家编写完成,集合湖北最顶级的专家团队,保证了该报告在规定时间内编写完成,并保证一次性就通过的质量,上千企业成功合作经验,值得您的来电咨询!报告相关内容:【报告名称】咸宁古城客栈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价格】面议【编制机构】湖北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表现形式】文字分析、数据比较、统计图表【订购电话】027-85600618(万经理)【交付方式】特快专递+电子邮件【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咸宁古城客栈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目录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总投资1.1.3 项目经营性质1.1.4 项目地址1.1.5 建设规模1.1.6 建设内容1.1.7 经营内容1.1.8 接待游客住宿量1.1.9 劳动定员1.1.10 项目建设进度1.1.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 编制依据和原则1.2.1 编制依据1.2.2 编制原则1.2.3 研究范围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古城是历史文化名城2.2.2 古城...
黄冈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专业的可行性报告编写公司--湖北闻达独家最新编制的报告,集合湖北一流的专家团队,按时保质完成编写任务,远低于同行编写价格的同时,也保证了所编报告一次性通过的质量,上千企业合作经验,值得您的信赖!报告相关内容:【报告价格】面议【交付方式】特快专递+电子邮件据更新等服务。黄冈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目录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1.2 编制依据和原则1.3 承担可行性报告研究工作的单位1.4 研究范围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2.2 是实现繁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2.3 是增强繁昌县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2.2.4 是围绕旅游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需要2.2.5 是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消费市场的需要2.2.6 是繁昌县旅游内容中文化含量的补充。2.2.7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第三章 市场分析3.1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3.2生态农业园市场前景分析第四章 项目选择与建设条件4.1 项目选址4.2 建设条件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5.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5...
鄂州船舶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找鄂州编写可研报告超好评的公司--湖北闻达,一流的专家团队,保证所编报告不通过不收费,上千成功合作案例,值得您免费查阅咨询!报告相关内容:【报告名称】鄂州船舶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价格】面议【编制机构】湖北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表现形式】文字分析、数据比较、统计图表【订购电话】027-85600618(万经理)【交付方式】特快专递+电子邮件【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鄂州船舶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概况1.2 编制依据1.3 项目建设必要性1.4 投资估算第二章 投资环境分析2.1 自然环境分析2.2 宏观环境分析第三章 市场分析3.1 造船行业分析3.1.1 全球造船市场3.1.2 中国造船市场3.1.3 造船行业的趋势分析3.1.4 细分市场3.2 台州造船市场第四章 产品方案4.1 产品建设方案4.2 工艺流程4.3 主要工程内容4.3.1 设计原则4.3.2 平面布置4.3.3 土建工程4.3.4 大门及道路系统4.3.5 绿化设计4.3.6 用水与用电...
荆州涂装流水线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专业的湖北闻达独家编写完成的最新可研报告,集合湖北超一流的专家团队,保证了所编项目一次性就通过,远低于同行的价格,深得所合作过的业主的赞赏,上千合作案例,值得您的来电咨询!报告相关内容:【报告名称】荆州涂装流水线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价格】面议【编制机构】湖北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表现形式】文字分析、数据比较、统计图表【订购电话】027-85600618(万经理)【交付方式】特快专递+电子邮件【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荆州涂装流水线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目录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1.2 编制依据1.3 编制原则1.4 承担可行性报告研究工作的单位1.5 研究范围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分析第四章 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4.1 项目选址4.2 建设条件第五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5.1 建设规模5.2 建设内容第六章 项目产品与生产工艺流程6.1 项目产品6.2 生产工艺流程6.3 设备选型第七章 建筑工程7.1 土建工程方案...
襄阳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专业的湖北闻达独家编制完成,集合湖北一流的专家团队,保证了所编襄阳可行性报告如期在业主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次性就通过的编写质量,加上远远低于同行的价格,深得业主的赞同!上千企业成功合作经验,值得您的来电咨询!报告相关内容:【报告名称】襄阳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价格】面议【编制机构】湖北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表现形式】文字分析、数据比较、统计图表【订购电话】027-85600618(万经理)【交付方式】特快专递+电子邮件【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襄阳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目录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2编制依据和原则1.2.3承担可行性报告研究工作的单位1.2.4 研究的范围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2 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分析3.1市场现状及需求3.2市场预测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 建设场地选址4.2 建设条件第五章 建设方案与规模5.1 办学思想5.2 发展思路5.3 培养方向和目标5.4 技校发展规划与专业设置5.5 学校建设规模第六章 建筑工程规划6.1 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绿色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新业态,建立健全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政策、标准、标杆培育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全方位转型,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锻造绿色竞争新优势,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二)主要目标
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绿色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二、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三)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优化重构。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动产品向高端、智能、绿色、融合方向升级换代,推动形成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更加稳定、品牌更具影响力的供给体系。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行动,有序推进重点用能行业煤炭减量替代;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拓宽电能替代领域,提升绿色电力消纳比例。推进绿氢、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再生资源、工业固废等原料替代,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绿色低碳原料比重。推广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纺织、机械等行业短流程工艺技术。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到2030年,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5.1亿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2%,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30%以上,短流程炼钢比例达到20%以上,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
(四)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定期更新发布制造业绿色低碳技术导向目录,遴选推广成熟度高、经济性好、绿色成效显著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企业、园区、重点行业全面实施新一轮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支持大型企业围绕产品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实施全流程系统化改造升级。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找准绿色低碳转型短板,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技术改造。鼓励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对标绿色工业园区建设要求,开展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整体改造升级,组织园区内企业持续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支持行业协会制定重点行业改造升级计划,鼓励地方开展环保绩效创A行动,提升行业环保治理水平。
(五)引导区域绿色低碳优化布局。坚持全国一盘棋,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等因素,推动传统产业形成集群化、差异化的绿色低碳转型新格局。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定位,把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结合起来,加强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科技协同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发挥地区特色和优势,综合平衡生产力、能源、资源、市场需求等要素,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在符合环保、能耗、水耗、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动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转移。严格项目准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推动区域产业绿色协同提升,重点发展钢化联产、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以化固碳等产业耦合模式,以及冶金和建材等行业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向城镇居民供热等产城融合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强资源耦合和循环利用,加快建设“无废企业”“无废园区”“无废城市”。
三、推动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
(六)加快补齐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短板弱项。聚焦制约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的瓶颈环节,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着力解决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引导数据中心扩大绿色能源利用比例,推动低功耗芯片等技术产品应用,探索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算力应用体系。在新能源领域,加快废旧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善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体系,推动规范化回收、分级资源化利用。在新材料领域,开展共伴生矿与尾矿集约化利用、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稀土、稀有金属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在高端装备领域,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型、无损检测和拆解等关键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推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装备开展再制造。在环保装备领域,针对新污染物治理等新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航空航天领域,积极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加快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氨、电池等动力形式的绿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应用,推广内河、近海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
(七)着力锻造绿色低碳产业长板优势。立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绿色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占比。鼓励产业基础好、集聚特征突出的地区,优化产业链布局,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提升集群治理能力,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跃升,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绿色低碳产业链分工协作,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制造业领航企业,加快产业延链强链,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努力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技术先进、商业可行的应用模式,形成产业增长新动能。
(八)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聚焦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电力系统各类应用场景,开发新型储能多元技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所需的储能技术产品矩阵,实现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发挥生物制造选择性强、生产效率高、废弃物少等环境友好优势,聚焦轻工发酵、医药、化工、农业与食品等领域,建立生物制造核心菌种与关键酶创制技术体系。聚焦CCUS技术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开展CCUS与工业流程耦合、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等技术研发及示范。
四、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
(九)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资源效率、环境效益、管理效能等方面的赋能作用,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深化产品研发设计环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应用,分行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库,开发全生命周期评价、数字孪生系统等工具。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在生产制造全流程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典型应用场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建立回收利用环节溯源系统,推广“工业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加快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园区协同推进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软件化封装,支持开发绿色低碳领域的专用软件、大数据模型、工业APP等。
(十)推动绿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紧跟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变革趋势,在绿色低碳领域深入推行服务型制造,构建优质高效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引导大型企业利用自身在产品绿色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方面的经验,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绿色提升服务。鼓励绿色低碳装备制造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积极培育专业化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开发推广绿色制造解决方案,提供绿色诊断、计量测试、研发设计、集成应用、运营管理、检验检测、评价认证、人才培训等服务。深化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在供应链场景下规范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绿色低碳转型融资服务。
(十一)推动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深度融合。紧紧围绕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全社会各领域绿色消费需求,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培育供需深度融合新模式,实现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运用无害化、集约化、减量化、低碳化、循环化等绿色属性突出的产品设计理念和方法,构建工业领域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覆盖主要工业行业的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体系,研究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推广应用光伏光热产品、新能源车船、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鼓励大型零售企业、电商平台丰富绿色消费场景,优化购买使用环境,建立购销激励机制。
五、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
(十二)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一体化部署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转化应用、主体培育等,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实现创新效能转化为产业竞争新优势。依托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有序推进与绿色低碳转型密切相关的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绿色电力装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一批标志性重大装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绿色低碳领域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创新联合体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在钢铁、石化化工、家电等行业建设一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绿色低碳关键计量技术、设备研发。布局建设绿色低碳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发展。健全技术应用推广机制,组织制定供需对接指南,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十三)完善绿色化发展政策体系。以精准、协同、可持续为导向,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创新政策实施方式,逐步建立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现有财政资金渠道,重点支持绿色低碳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绿色低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和领域。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依托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专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金融资源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库和标杆企业库,加大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现有政府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培育和孵化绿色低碳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挥税收优惠政策正向激励作用,落实好对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督促企业加强合规建设,依法依规合理用能。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阶梯电价制度和水价政策。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套制度,研究有序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协调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绿电绿证交易等市场建设。
(十四)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强化标准顶层设计和规范性管理,推动各级各类标准衔接配套,加强标准贯彻实施和应用评估。发挥各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按照需求导向、先进适用、急用先行的原则,加快制定碳排放基础通用、核算与报告、低碳技术与装备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到2030年完成5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制修订。持续完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装备标准,稳步升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标准,协同推进数字赋能绿色低碳领域标准。加强国际标准研究和对比分析,推动先进国际标准在我国转化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推动我国绿色低碳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十五)优化绿色低碳标杆培育体系。发挥绿色低碳标杆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绿色制造“综合标杆”和细分领域“单项标杆”相衔接的标杆培育体系,打造制造业绿色化发展领军力量。制定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办法,发挥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纵向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绿色工厂培育机制,横向通过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园区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到2030年,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鼓励绿色工厂进一步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创建“零碳”工厂。深入开展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培育,不断探索绿色低碳路径和解决方案。持续遴选发布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再生资源规范条件企业、环保装备规范条件企业、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园区等,从工业全过程深挖能源资源节约潜力。
六、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间协同合作,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大对地方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技术改造升级、工业领域碳达峰等重点工作指导评估,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支持政策,合理设置政策过渡期。有关行业协会、专业智库、第三方机构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广,助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十七)深化国际合作。利用现有双多边机制,加强绿色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和合格评定交流对接。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装备、绿色服务以及产品碳足迹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技术装备有序走出去,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中外合作绿色工业园区,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十八)加强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增设绿色低碳领域急需紧缺专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依托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和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和培育绿色低碳领域海内外高水平人才。支持地方面向绿色低碳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十九)做好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全国生态日、环境日、节能宣传周、低碳日、中国水周等活动,加强各类媒体、公益组织舆论引导,加大对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先进技术、典型案例的宣介力度,推广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和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资委
市场监管总局
2024年2月5日